|
学院亮点
●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前身是由“哈军工导弹工程系”的战术导弹部分组建的航天工程系,伟我国航空航天、国防事业、建筑行业及国家发展培养出了一批年轻总师/总指挥、学术精英和企业家。 ●学院具有“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土木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郜冶教授领导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与流动团队为“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在此基础上打造的多相流体动力学学术团队,成功入选校“兴海学术团队”。 ●学院为学生提供科研、创新和实践平台,今年来学生共获得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数十项,其他立项千余项,在国际国内大赛中表现突出。 ●学院本科生近5年的就业工作始终保持良好势头,就业率均在95%以上,部分专业就业率达到100%,就业到世界500强企业保持在75%以上。学院简介 学院1978年正式招收导弹结构设计专业、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导弹自动控制专业和导弹制导专业四个专业的本科生。1987年军工专业实行军民互转,1995年在航天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导弹结构设计专业)及供热通风及空调专业(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的基础上组建建筑工程系。2003年组建了建筑工程学院, 2008年5月,更名为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 现在学院下设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工程力学系、航天工程系和多相流体动力学研究所四个基层学术组织,建立了具有五位一体综合职能、责权利明晰的基层组织模式。现有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硕士研究生300余人,博士研究生80余人,博士后研究人员20余人。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双聘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高级职称教师7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3人)。乌克兰科学院通讯院士萨夫钦科、流体力学所所长辛普年科、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终身教授李少凡等世界一流学术大师定期来院开展教学及学术交流工作。 学院教师教育教学成果丰富,近年来,1名教师获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1名教师获全国高等院校工程应用技术教师大赛二等奖,2名教师获黑龙江省力学学会青年教师微课比赛一等奖,2名教师获黑龙江省教学新秀称号,1名教师获黑龙江省研究生优秀导师称号,3名青年教师入选校“青骨”,2名教师成为校示范主讲教师。近两年来先后派出23位青年教师赴英、美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进修,有4位教师在海外取得学位,教师的国际视野进一步开阔。现有的97名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80人,博士化率达82.4%。学科特色 “土木工程”、“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力学”为国防特色学科,“固体力学”为原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力学与工程技术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工信部示范中心验收,“力学”和“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学院坚持各学科走内涵建设和发展之路,注重与船舶、土木、航天、海洋、环境等学科的交叉发展,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侧重前沿性基础研究,形成了一系列重点研究方向并建设了学术研究团队。在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及多尺度与多场耦合力学方面、在多相流体动力学方面,突显在国家、行业重大需求、国防领域的优势和特色;在可靠性理论及应用、海工机构及灾害相应、船舶环境污染控制等方面,极力引导与促进与“三海一核”领域的深度交叉与融合。 学院工程力学系承担着全校近3000名本科生的理论力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及实验等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作为基础学科,为相关专业的科研提供支撑。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卓有成效,力学与工程技术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工信部示范中心验收。拥有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灾害预警与工程防御重点实验室。 近五年来,学院的科研项目和经费持续稳定增长,经费到款1.15亿元。国防863项目获持续滚动支持,973课题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4项,并首次获得重点项目支持(联合立项)。专利申请显著提升,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33项,授权发明专利44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5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7项;软件著作权56项。专业设置●土木类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在国内相关行业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影响力较大,在黑龙江省排名位于前列。专业方向1:土木工程 培养目标: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经过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等各类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业人才。 培养特色:主要课程有结构力学、岩土力学、流体力学、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桥梁工程、土木工程测量、结构抗震设计、核电站土建工程等;合作单位和实习基地有哈尔滨市市政设计院、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黑龙江省建工集团和哈尔滨市建工集团等。 毕业去向: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武汉等地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建设部门、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单位。 主要就业单位:世界500强的中建一局、二局、三局、六局、八局等及其各分公司和中铁建集团等大型建筑企业;升学院校有:同济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等。该方向毕业生近三年一次性就业率均超过98%,且在世界500强的单位达到75%。专业方向2: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培养目标:具备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能力,是可以在设计研究院、工程建设公司、设备制造企业、运营公司等单位从事采暖、通风、空调、净化、冷热源、供热、燃气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培养特色:主要课程有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自控原理、机械原理、建筑环境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流体管网输配、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暖通空调、供热工程、制冷技术等。合作单位和实习基地有哈尔滨市市政设计院、哈尔滨冰上基地和哈尔滨红光锅炉厂。 毕业去向:分布在北京、广州、武汉、深圳等地,在单位从事供热、通风、空调、冷热源、净化、燃气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技术和管理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宽,就业前景好。 主要就业单位:世界500强的中建一局、三局、六局、八局等及其各分公司,美的集团、海尔集团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升学院校有: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等。该方向毕业生近三年一次性就业率均超过99%。专业方向3: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培养目标:具备城市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业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科研单位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特色:主要课程有普通化学、物理化学、水质分析化学、材料力学、测量学、建筑制图、水处理生物学、水力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质工程学、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给排水管道系统、水泵及水泵站等。合作单位和实习基地有哈尔滨市市政设计院、哈尔滨市文昌污水处理厂、哈尔滨市供水集团和黑龙江省建工集团等。 毕业去向:分布在北京、天津、广州、深圳、武汉等地,主要在规划设计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工矿企业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在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建筑和其他专业设计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局、环境保护和市政公用事业等部门。 主要就业单位:世界500强的中建一局、三局、六局、八局等及其各分公司,黑龙江省建工集团、哈尔滨市市政设计院等;升学院校: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该方向毕业生近三年一次性就业率均超过98%。●航空航天类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国防紧缺专业,在全国高校排名中位于前列。专业方向1: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培养目标:具备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与研究、结构强度分析与试验和通用机械设计及制造等方面基础理论知识及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特色:主要课程有飞行器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机械制造基础、复合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飞行器结构动力学、飞行力学、自动控制原理、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结构设计与强度、导弹制导系统等。合作单位和实习基地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毕业去向:分布在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和西安等地的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院所、工厂等。 主要就业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及下属科研院所和企业单位、西安飞机国际航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升学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等。该方向毕业生近三年的升学率达到60%。专业方向2:飞行器动力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飞行器动力装置及其他热动力机械的设计、研究、生产、实验、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基础理论知识及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是在我校原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培养特色:主要课程有自动控制原理、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含气体)力学、固体推进剂、燃烧理论基础、航空发动机原理、火箭发动机原理、火箭发动机设计、测试技术等。合作单位和实习基地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毕业去向:分布在北京、上海、沈阳、贵州和西安等地的国防工业企事业单位、研究所、设计院、高校等部门,从事飞行器动力工程方面的研究、设计、生产、管理等工作。 主要就业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及下属科研院所和企业单位、西安飞机国际航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贵州贵航飞机设计研究所、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升学院校有:航天四院41所、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等。该方向毕业生近三年的升学率达到60%。专业方向3: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 培养目标:具备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产品质量、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的设计与试验(验证)的高层次、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特色:主要课程有质量工程基础、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分析、系统工程基础、飞行器总体设计、维修性设计与分析、可靠性与寿命试验技术、结构可靠性、疲劳可靠性等。合作单位和实习基地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毕业去向:分布在北京、哈尔滨、沈阳和西安等的航空航天、电子、计算机等领域,从事质量与可靠性工程设计、管理和研究等工作。 主要就业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及下属科研院所和企业单位、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华为和中信等企业;升学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等。该方向毕业生近三年的升学率达到60%。●工程力学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在上一轮国内专业评估排名二十四。 培养目标:具备力学基础理论知识、数值计算和实验技能,能够在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航天、船舶、水利、化工等方面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计算及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特色:主要课程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分析力学、结构力学、力学中的数学方法、振动理论、结构动力学、板壳力学、结构分析软件及应用、实验力学、动态测试方法等。合作单位有航天科工集团、航空科技集团、中船重工、中建总公司、中国地震局等单位。实习基地有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业集团、大连起重机有限公司和哈尔滨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毕业去向: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长春和沈阳等地的国防工业企事业单位、研究所、设计院、高校等。 主要就业单位:世界500强的中建一局、三局、六局、八局等及其各分公司,中铁建集团、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升学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等。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理论教学、实验实践教学、学生创新创业“三位一体”育人格局,着力于培养基础知识厚,国际视野广,创新能力优,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近三年学院本科生就业率均超过97%,升学率保持50%以上。毕业生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学院坚持国际化、开放化办学。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拿大诺瓦斯克蒂亚大学、德国汉堡—哈堡技术大学、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日本长崎综合技术大学、大阪府立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等国家的造船学院保持着长期密切而友好的合作关系,学生有机会到这些学校进行合作交流;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8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天津水利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进行联合培养;挪威DNV、美国ABS、日本NK、法国BV、英国LR等5大船级社和国内外8家大型造船企业和研究院所均在学院设立了奖学金用于鼓励学生学习、创新,每年发放社会奖学金达50余万元。 学院设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通过自主运行、自主管理的方式运行,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院组织学生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大赛”、“黑龙江省挑战杯”等多项国内大型比赛;2015年度我院学生在各类科技创新比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29人次、省部级奖励37人次、校级奖励182人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14项结题,创业训练项目12项结题,年度新增申请创新训练项目16项。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招生网
排版: 雷蕾
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咨询招生热线: 0451-82519740传真: 0451-82533070网址链接: http://zsb.hrbeu.edu.cn/了解更多院系信息,扫描识别二维码哈尔滨工程大学招生办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