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ノ゙嗨~小鲜肉,你想来华农吗?今天就和大狮兄来了解一下华农学院们的风采吧。看看它们哪一个比较吸引你~
”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小手一滑 速度掌握学院全资料
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
4人千人计划,
青年千人计划5人,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
2个国家重点学科
......
这就是华中农业大学的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它沉稳,创新,自信,卓越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360度的了解生科院吧!
学院介绍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1994年10月。建院二十余年来,学院秉承“实事求是,追求卓越”的办院精神,已经初步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1学科优势明显学院以“建设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为建设目标,不断提高学科竞争力。现有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一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湖北省优势学科,微生物学为湖北省特色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四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分别位居第4、7、11、8。
☝我校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2师资力量雄厚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97人,其中教授51人,副教授36人,讲师10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千人计划4人,青年千人计划5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14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湖北省教学名师5人,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湖北省基金创新研究群体4个,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7个。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学路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严建兵在玉米地
3教育体系完整学院建立了由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构成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专业;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3个本科专业;2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5年,全日制在校学生达到2330人,其中本科生1351人,研究生980人(含博士研究生299人,硕士研究生642人,留学生39人)。
4科研实力强劲学院注重加强科研基地及技术平台建设,是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也是国家农作物分子技术育种中心、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汉)、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6个国家级、部省级研究中心的主要依托单位。近五年来,学院共获得2项国家级科研成果奖,4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9项湖北省科研成果奖;在《Science》、《Nature》、《Nature genetics》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678篇,最高影响因子达到39.08,影响因子大于9.0的48篇,平均影响因子4.035,获得授权专利121项;到账科研经费总额5.07亿元,人均科研经费105万元。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Nature》发表我院殷平团队RNA表观遗传学研究新进展
5重视人才培养学院不断在教学改革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科生导师制、教授“六个一”工作计划,师生面对面交流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科研。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每年投入100余万支持学生开展科研训练、参加科技创新比赛,85%的本科生在大三都已进入科研团队或课题组学习,学院本科生创新团队连续三年组队参加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IGEM)均获金奖。 近三年来,学院本科生读研率均在60%以上,就业率在94%以上。
▲学术沙龙
▲纯英文原装外教高端精品课程国际化无缝对接
6合作交流广泛学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丹麦、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以色列、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大学、研究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科研、人才交流与人才培养关系,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台湾宜兰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人才联合培养与科研合作关系。学院每年选拔一批优秀本科生和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韩国东亚大学等开展联合培养。
▲国际学术会议
专业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两个国家基地班,作为可以本硕连读的特色专业,一直吸引着广大考生咨询与报考。生科院到底有哪些专业,这些专业又各自有什么特色呢?
专业介绍
生物科学(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班)
学科背景
本专业全称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专业点,是全国4个连续2次被评为优秀的生物学理科基地之一。本专业所在学院拥有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是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6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的主要依托单位,拥有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3个本科专业,2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在教育部组织的四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排名中分别位居第4、7、11、8。
授予学位
本科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本硕连读六年制授予相应硕士学位。
主要课程
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子克隆技术
毕业生适应工作范围
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生命科学各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和教学工作,以及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开发和管理工作。
生物技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学科背景
本专业全称为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首次批准设置的36个国家基地之一,也是国家年度检查评定的7个优秀基地之一。本专业所在学院拥有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是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6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的主要依托单位,拥有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3个本科专业,2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在教育部组织的四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排名中分别位居第4、7、11、8。
授予学位
本科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本硕连读六年制授予相应硕士学位。
主要课程
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子克隆技术
毕业生适应工作范围
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生命科学各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和教学工作,以及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等工作。
生物工程学科背景
本专业所在学院拥有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是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6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的主要依托单位,拥有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3个本科专业,2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在教育部组织的四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排名中分别位居第4、7、11、8。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主要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普通微生物学、微生物生物技术、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化工原理、生化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毕业生适应工作范围
毕业生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生物工程相关的科研、教学、开发、营销及管理等工作。
生科人的日常不只有教室,图书馆,实验室
生科人的日常,
也可以很丰富
注意
前方一大波图片来袭
!!!
▲“千问计划”师生访谈
▲师生羽毛球赛
▲“流声”合唱团演出
▲中韩学生参观首义纪念馆
▲实验课
▲姚家玲教授在植物学实验课上教同学们认植物
▲Igem团队赴麻省理工参赛并夺金奖
▲暑期社会实践—科普
▲运动会开幕
▲双螺旋杯篮球赛
优秀生科人☟☟☟
生技专业毕业现就读于伦敦学院生物制药专业的学长
生工专业毕业现就读于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漂亮学姐
创业典型何三杰
清华大学生科院研究员,我院2000级校友孙前文
上方只是优秀生科人中的一部分
生科人才辈出
我们期待
你也成为其中之一
水产学院
小手一滑 速度掌握学院全资料
1历史沿革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前身为水产系,创建于1970年,是全国农业高校中最早成立的水产系,1972开始正式招生。1993年经国家农业部批准撤系建院。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已成为国内外水产科学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和我国水产教育、科研和学术交流中心。
学院创始人之一:易伯鲁(1914年--2009年),中国知名的鱼类生态学家,武昌鱼命名人,中国最早研究浮游甲壳动物的学者,水产学院水产系的创始人之一,水产养殖学科奠基人。
2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精干,现有教职工9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6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2人,教育部水产学科教学指导委员1人,10多位教师在国内外相关学术机构兼任主任、理事或期刊杂志编委等职务。(截止2016年7月)
名师巡礼
王卫民,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院长。水产养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农业部淡水生物繁育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本科水平评估专家,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专家,湖北省外国专家局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教学名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鱼类遗传与育种。
梁旭方,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副院长。淡水水产健康养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饲料利用遗传改良PI,农业部淡水生物繁育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中心(武汉)副主任,《水产科学》第七届编辑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鱼类营养和摄食调控及饲料利用遗传改良;鳜鱼遗传育种与健康养殖技术体系。
林蠡,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水生动物疾病学;水生动物免疫学;水环境调控;耐药性;免疫增强剂、疫苗与药物研发。目前为止,共发表文章近50多篇,其中SCI收录文章30多篇。
李大鹏,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副院长。农业部淡水生物繁育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岗位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鱼类生理生态学与水产健康养殖。现主持国家自然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项目和课题6项。发表学术论文52篇(其中SCI论文20篇),ISI引用次数为176;申请专项8项,授权专利3项。
3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
·水产养殖国家重点学科
·水产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
·水产养殖湖北省优势学科
学位授权点
·水产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水生生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淡水生态学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农业推广硕士-渔业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
·水产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4平台建设 学院办学条件优越。水产养殖学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现代化教学实验大楼,8套功能性教学实验室,1个校内教学实习基地,30多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业部淡水生物繁育重点实验室、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水产用兽药临床药效及残留试验单位、池塘健康养殖湖北省工程实验室、淡水水产健康养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科学研究平台。
▲实验室
▲国家实验教学实验中心——观赏鱼温棚
▲室内养殖系统
▲校内教学实验基地
水产学院在校资助体系健全,“奖、助、贷、补”联动助学的情况下,还设有易伯鲁奖学金及广东海大集团、大北农集团、正大集团、武汉科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天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澳华农牧有限公司、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奖学金,激励学生自强不息,全面发展。学院每年选派教师到美国、英国、挪威、日本和香港地区等大学和科研单位研修,对外交流合作日益活跃,国际影响不断提升。
▲学院企业奖学金颁奖现场
▲我院张学振副教授应邀对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环境蓝藻及蓝藻毒素研究室(Cyanobactéries, Cyanotoxines et Environnement, CCE)进行交流访问
专业介绍水产养殖学
本专业培养具备水生动、植物特别是淡水水生动、植物增养殖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水产养殖特别是在淡水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部门从事水生动、植物增养殖研究、应用和经营管理的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生物学、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水产增养殖学、营养与饲料学、水产病害学、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有关生物学和化学实验教学、水产增养殖实践性环节、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毕业生须具备水产经济动、植物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水族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培养具备水产和生物学方面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水族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繁殖与育种、水族景观设计与创意等基本技能,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水产、教育、科研和管理部门从事水族观赏动物研究、应用和经营管理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水产科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以及水族观赏动物增养殖、营养与饲养、病害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接受有关生物学和化学实验教学以及水族观赏动物养殖和水族景观设计实践性环节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毕业生须具备水族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养殖与育种、水族景观设计与创意等基本技能。
学生生活
水族箱造景技能大赛
为推进水族科学实践,水产学院发起举办水族箱造景技能大赛,是面向全国各大高校的专业技能大赛,已连续举办两届全国性赛事。该赛事已经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极具影响的专业技能比赛。目前,该赛事已由我校举办变为多所高校轮流举办,其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蓝色精灵团队
随着时代发展,频繁紧密的人类活动、飞速增长的经济背后是生态环境崩塌的付出。江豚——正规的长江淡水豚正在踏上与“水中大熊猫”白鳍豚一样的不归路。我院于2011年4月联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成立了全国首只江豚保护志愿者团队“蓝色精灵”志愿服务团队,该团队始终致力于“留住江豚微笑”,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和科普宣传。
大国民素质论坛
大国民素质论坛是水产学院特色品牌活动,讲台有限,语言和思想却是无穷无尽的。在大国民,享受舌战群儒的快感,领略指点江山的风骚,方寸舞台绽放出彩!理性思考,自由表达,这是一个表达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另外,学院还会举办全校性的大国民素质论坛,有丰厚的奖励等着大家。
从游沙龙
为了搭建师生交流的游行平台,进一步促进师生交流,贯彻本科生导师制,学院定期在本科生中举办“从游沙龙”,邀请专业老师和学生对话交流,答疑解惑。活动中,同学们疑惑的眼神、踊跃的提问,老师们殷切的笑容、风趣的话语,共同绘就了学院师生尽享“从游之乐”的生动图景。学院特色培养计划 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我院着力打造师生交流平台和从游特色文化,先后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从游学业计划、从游创业计划等特色培养计划和活动。
1本科生导师制为更好地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环境,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热爱专业,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本科生导师制的主要内容是为每一个本科生配备导师,导师负责对其所负责的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2从游学习计划为了更好的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加强高素质科研创新人才的培养,秉承“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学院实施院本-硕-博贯通培养方案即“从游学业计划”。根据计划培养方案学院将在本科生第二学年上学期通过公开选拨,遴选部分学生参与本计划,根据学院实际科研需求,对其进行分配,实行导师制培养,提前参与到相关的科研项目中来。
3从游创业计划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是时代的需求,为了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助力学生创业实践,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创业,学院成立了“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大学生‘从游’创业基金”。该基金为学院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扶持。
专业特色教学
▲大一下学期必修游泳体育课
▲大三下学期,学子们随老师奔赴校外各地,进行为期六周的生产实习。
优秀水产人
▲李忠云,1977级,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我院院友李忠云于1978年03月至1982年01月,华中农学院水产系(现为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中南财经学院(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系政治专业学习,获哲学学士学位。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社会兼职有第三届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高校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中共湖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湖北省政协委员。
▲聂品,1977级,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我院院友聂品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现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水产学会鱼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水生生物学报》、《水产学报》、《中国水产科学》、《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Current Zoology(动物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Parasites & Vectors》等刊物的编委。
▲鲁元安,1977级,美国夏威夷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我院院友鲁元安教授自1985年赴美学习,获得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微生物学硕士,夏威夷大学病毒学博士和动物病毒学博士后,随后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子病毒学博士后。现任夏威夷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与健康学科主任,以及水产动物疾病杂志、世界病毒学杂志和蓝色生物科技期刊编委。
▲王敬东,1979级,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
我院院友王敬东于1983年8月大学毕业后到农牧渔业部参加工作,后在国家经委、国家农业投资公司工作,1994年3月调入国家开发银行,曾任哈尔滨分行副行长、总行人事局副局长,2006年7月任总行评审三局局长,2008年12月任北京分行行长,2010年12月任总行人事局局长。现任中国工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薛华,1988级,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院院友薛华怀着要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历史责任感,于1995年辞去广东省农科院的公职并创办了广东海大集团。扎实的专业基础,日将月就的学习、创新能力,赋予他学者的气质、宽广的胸襟、战略的眼光。历经十年磨练,凭借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思路、高度的市场敏感力,将海大由一个作坊式的小厂打造为年产值25亿元的高科技型集团公司,跻身全国饲料行业十强企业。
公共管理学院
小手一滑 速度掌握学院全资料
学院概况
1办学历史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教育历史悠久,始于土地资源管理教育。1961年,学校设立土地利用规划专业,1981年在全国率先恢复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本科专业,1987年获得全国第一个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点,1996年农业部批准以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系为基础建立土地管理学院,与经济管理学院合署办公。2003年获得全国第三个土地资源管理博士点,同年自主设立土地经济管理博士点;2006年获得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得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授权点,2012年获准设立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2学科建设2013年9月,学校根据公共管理学科发展需要,将原经济管理学院、土地管理学院的土地管理系、信息管理系,以及高等教育研究所合并组建成立公共管理学院。学院目前下设土地管理系、信息管理系、行政管理系、房地产经济与工程管理系、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系和高等教育研究所;涵盖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现有公共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地资源管理、土地经济管理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授权点;开设土地资源管理、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4个本科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二级学科于2003年和2008年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14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获批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5年行政管理本科专业获批并开始招生。学院目前设有中国不动产市场研究中心、土地管理与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湖北省土地问题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设立土地信息系统实验室,数据处理与系统开发实验室,测绘工程实验室,房地产经济与工程管理实验室,系统仿真实验室,公共政策与行为模拟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等。3师资力量学院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教师53人,行政、实验人员15人。53位教师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人才1人,全国十佳青年土地资源管理学家2人。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7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4人,硕士研究生235人(学术型硕士生120人,专硕17人,MPA硕士研究生98人),本科生913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人,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人。师资力量雄厚
师生互动悉心指导4教学成果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3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9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2860.99万元;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在SCI、CSSCI等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获国家级、省部级科学研究成果奖10余项,获湖北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建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承担各级各类教研教改项目26项,联合共建“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奖5项。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接受,就业情况良好;一批校友已经成为学界、政界和商界的翘楚。学院与美国等十余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相关院校、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举办了土地资源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等领域的一系列有影响的国内外学术会议。学院注重校政合作,与国土资源部、住建部、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农业厅等政府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注重校企合作,与湖北永业行评估咨询有限公司、博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三局、中软国际等一大批知名企业构建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专业介绍1土地资源管理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掌握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 掌握土地资源管理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具有“测、绘、规、估、表、籍”和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能力;毕业后能适应新时期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工作和研究需要,勤奋踏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视野开阔的复合型人才。主干学科公共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土地经济学、土地管理学、不动产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学。毕业生适应工作范围国土资源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土地调查与评估、土地规划设计咨询、房地产中介咨询等相关机构的工作。毕业生就业单位多所“985”、“211”名校继续深造,各地国土资源局,恒大、碧桂园等知名房地产企业,永业行、开元地产等知名土地评估咨询机构。2工程管理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基础和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的基本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能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管理决策和全过程工程管理,并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复合型城乡建设管理人才。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工程经济学、工程结构、工程施工、工程估价、不动产估价、工程合同管理。毕业生适应工作范围 工程建设、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工程设计、房地产、物业管理、投资与金融等相关机构的工作。毕业生就业单位中国建筑工程集团各公司,中国铁路建设集团各公司,万科、万达、碧桂园等知名房地产企业。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一定的国际视野、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宽厚的专业基础和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领导潜质,掌握良好的数理基础、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具备一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践和研究能力,能够在国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组织从事信息系统建设与信息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安全与保密、信息存储与检索、数字工程原理与方法。毕业生适应工作范围政府各级管理部门、IT行业、工商企业、金融单位等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从事相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毕业生就业单位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知名互联网企业,金蝶、用友等知名软件公司。4行政管理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掌握现代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现代行政管理的公共精神和行政实务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从事行政管理、组织人事管理、政策研究、宣传策划、秘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主干学科公共管理、政治学专业核心课程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宪法与行政法、政府经济学、公共政策学、行政组织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毕业生适应工作范围 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从事行政管理、组织人事管理、政策研究、宣传策划、秘书和科学研究工作。
学生生活测量实习计算机绘图组织学生前往武钢现场授课大三暑期学院组织集中实习测量大赛,锻炼应用技能田径运动会,展示自我风采一年一度的专业舞会“星主播”主持人比赛,我院学生卢焱获一等奖。校园“十大歌手”大赛,我院学生金宇宏获冠军。
创意毕业照
优秀公管人
在校研究生赵芸逸获得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励志成才学生典型、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优秀毕业生周旺,在校期间曾获大学生标兵、十佳女大学生、优秀党员等称号,毕业后保送浙大读研。
博士生文兰娇,在“59th National AARES Conference”获“Donna Brennan Prize”,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发展中国家年轻学者。
院友撷英马素兰 1981级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本科,现任国土资源部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副主任欧名豪 1981级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本科,现任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克华 1982级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本科,现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朱绪荣 1983级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本科,现任农业部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涂高坤 1983级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本科,现任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党组副书记潘世炳 1988级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湖北永业行评估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张伯祖 1992级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本科,现任武汉汉信房地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鲁小玲 1997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现任华中国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术魁 2000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土地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谭伟华 2000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现任贵州千景土地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
经济管理学院
小手一滑 速度掌握学院全资料
学院概况
1办学历史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湖北省高等农务学堂1904年开设的农政、财政和理财课程。1952年由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等院校的相关系科合并设置华中农学院农业经济系。1992年由农业部批准建立农业经济管理学院。1996年更名为经济贸易学院。同年,农业部批准以我院土地规划与管理系为基础,建立土地管理学院,与经济贸易学院合署办公。2005年原经济贸易学院和文法学院管理科学系合并,组建经济管理学院,与土地管理学院合署办公。2013年学校将经济管理学院、土地管理学院下属的土地管理系、信息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教学实验中心调整到公共管理学院,其他下属单位,隶属经济管理学院管理。2学科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形成了以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为特色,工商管理学科和应用经济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2007年,农业经济管理二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和湖北省优势学科,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2008年,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农业经济管理二级学科被评为湖北省优势学科;2008-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名列全国第3名;2013年,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再次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市场营销专业被评为湖北省品牌专业。校将经济管理学院、土地管理学院下属的土地管理系、信息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教学实验中心调整到公共管理学院,其他下属单位,隶属经济管理学院管理。会议室实验室3师资力量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19人,其中,专任教师98人,行政管理人员21人。教师队伍中有教授20人,副教授40人,讲师38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 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湖北省高层次海外人才引进“百人计划”2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4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讲座教授 2人,湖北省楚天学子 1人。4教学成果“十一五”以来,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建成国家特色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获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获批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1个;获批教育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建成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入选“十二五”国家级及部级规划教材6部,4部教材被评为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本科生CET-4一次性通过率均达90%以上,录取硕士研究生比例近25%;省级以上各类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获奖260余人次,其中国家级80余人次;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222篇,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0篇,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1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提名奖3篇。学院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0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6项;1项成果入选2015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SSCI、SCI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5部;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成果奖22项,其中,国家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建有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3个;建有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农业部农业经济研究所、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研究中心(所)9个;建有校内外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和农村经济固定观测调查站48个。专业介绍管理学类专业学科背景本专业设有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和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并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知识,具备企业综合管理者的基本素养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能力;勤奋踏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视野开阔的高素质管理人才。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主要课程1. 工商管理专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B、财务管理B、质量管理、运营管理、战略管理;2. 市场营销专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消费者行为学、推销学、销售管理、市场调研、农产品营销学、渠道管理;3.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人员素质测评、劳动经济学、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4.会计学专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A、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分析、会计信息系统。毕业生适应工作范围相关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发展管理等企业管理工作。毕业生就业单位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腾讯、步步高、创维、金科、新浪、搜狐等经济学类专业
学科背景本专业设有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掌握系统的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系统认识和把握行业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熟练使用一门国际通用的外国语言,具备企业与行政管理的基本技能,勤奋踏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视野开阔的高素质人才。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授经济学学士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授管理学学士主要课程1.经济学专业:产业经济学、贸易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A、投资学、货币银行学、期货市场理论与实务A;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事务、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学、世界经济学、国际经济合作、期货市场理论与实务A;3.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农业统计学、农业经济思想史、农(林)业经济学、农产品营销学、农业政策学、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毕业生适应工作范围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教育与科研单位,从事政策研究、经营管理、商贸投资、教学与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毕业生就业单位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天津银行、人民银行、TCL、宝龙达、国金证券等。企业参观实训学生生活本禹志愿服务实习期间与老师讨论问题实验室创业进距离,培养学生创业能力走进武汉市盲校支部活动,展示风采创意毕业照优秀毕业生优秀毕业生李思捷,在校期间曾获大学生标兵、优秀党员等称号,毕业后保送武汉大学读研。 优秀毕业生吴玉浩,在校期间曾获大学生标兵、优秀党员等称号,毕业后保送吉林大学读研。
信息学院
小手一滑 速度掌握学院全资料
学院概况
1办学历史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科发展历史悠久。80年代中后期,学校在基础课部设立了计算机教研室。1996年9月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科生。1999年初,计算机教研室从基础课部分出并成立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筹)。2000年9月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2011年4月,学校成立生物信息中心,同年9月,生物信息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2012年开始招收生物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次年开始博士生招生。2014年4月,学校为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加快推进信息学科建设,强化生物信息学科特色,将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信息学教研室、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以及计算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信息学院。2学科建设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应用系、生物统计系和生物信息系,建有农业生物信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计算机与信息实验教学中心。学院设生物信息学博士点和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学等2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3师资力量学院现有教职工7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1人,讲师31人,行政管理人员10人,实验技术人员7人。4教学成果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等诸多赛事中屡获佳绩。1人获iGEM(国际遗传工程的机器设计竞赛)亚洲区金奖,3人获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铜奖。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0余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学院紧紧围绕“高起点、有特色、高水平”的办学定位,秉承“求真务本、拓新进取”的人文精神,坚持走“夯实基础、融合发展、协同创新、凸显特色”的发展道路,全面规划学科布局,凝练学科特色,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改善科研与办学条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实现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农业科学、人文科学交叉融合、互促共进。
专业介绍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背景 本专业为以计算机科学理论与工程技术为研究对象的理工类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里,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扎实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信息管理、计算机软硬件协同设计与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与综合应用能力,并能独立从事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信息化规划与管理、计算机信息安全、IT项目管理、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嵌入式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多媒体技术应用、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高层次、高素质的应用型科技人才。修业年限 四年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主要课程 电路与电子技术、数字逻辑、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C++)、数据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嵌入式系统、WEB开发技术、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毕业生适应工作范围 广泛就业于政府、金融、证券、商业、电信、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信息产业等各行各业的信息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的设计、开发与维护,多媒体与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系统、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软件开发和计算机网络设计与研究等工作。2生物信息学科背景 本专业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教评价网和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共同完成的2014-2015年中国生物信息学专业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排名第一,2014年入选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系统、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软件开发和计算机网络设计与研究等工作。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熏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生物信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在高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及相关行业的企事业部门从事与生物信息学相关的研究与教学、生物信息软件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修业年限 四年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主要课程 生物信息学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毕业生适应工作范围 广泛就业于高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及相关行业企业,从事与生物信息学相关的研究、教学、生物信息软件产品设计开发、经营管理工作。学生生活专业实习实习生在中软国际广州ETC实训基地技能竞赛
程序设计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
企业走访信息学院学院组织生物信息学专业学生参观武汉光谷生物城志愿服务信息学院关爱残障儿童奉献爱心志愿活动 信息学院电子垃圾回收志愿活动特色活动信息学院ACM协会交流会蒲公英读书会:阅读之星合影信息讲堂信息学院2016“凉风有信,岁月如息”元旦晚会信息学院“Have English Have Fun”主题英语学习活动优秀毕业生王鸿洋个人简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02班学生,中共预备党员,在校期间先后我担任过大学生文明值勤队队员,《启航》杂志责任编辑,校社联副部长,健身协会外联部部长,大四班级负责人。曾获三次校级三好学生,一次优秀团员,一次学习成绩优秀三等奖。获第四届校园星主播主持人大赛十强,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服务团,第六届校园模拟招聘挑战赛三等奖。现已签约深信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王琦个人简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04班学生,中共党员,在校期间先后任班级团支书,院纪检部副部长,信息学院团委第一副书记,获得“十佳副部长”“优秀学生干班”“优秀共青团团干部”等荣誉称号。综合能力突出,荣获“十佳女大学生”称号。多次获得“学习成绩优秀奖”,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团员”,连续四年获得“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现被保送至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许武奎个人简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04班学生,中共预备党员。在校期间先后担任计科1204班班长,院青志部副部长。工作突出,全面发展,于2014年获“十佳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获校“优秀团员”两次,“三好学生”三次,加入校数学建模代表队,2014年9月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三等奖,2014年9月获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015年2月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王瑾个人简介:生物信息1202班学生,在校期间先后担任新闻部干事,新闻部副部长,信息学院团委第二副书记,生信12级学生党支部宣传委员,下班党员;大四担任生信12级党支部书记一职,带头组织党支部立项活动,并获得华中农业大学“十佳党支部”的荣誉。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团员”,连续三年获得“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大三学年获得学习成绩优秀奖三等奖。积极参加数模竞赛类活动,曾获得华中农业大学数学建模交叉学科竞赛二等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华中地区数学建模邀请赛一等奖。现被保送至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王晗个人简介:生物信息1202班学生,中共党员,在校期间先后担任女生部副部和食品科技协会副部以及校团委助管,学生会副主席。多次荣获“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社会工作积极分子”、“优秀副部”称号,2012-2013学年度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入选华中农业大学数学建模校队,2014年获华中农业大学数学建模交叉学科竞赛一等奖。现保送至了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读研究生。
未完待续 戳二版我们再约文字图片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招生办公室
编辑| 史从容
监制| 丁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