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tyle="visibility: hidden;">
学院简介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在原有传播与艺术学院(建于2001年)、电影学院(建于2003年)和音乐系(建于2004年)的基础上于2012年整合成立。确立“全媒体+大艺术”双轮驱动、跨越发展战略。致力于培养具有新理念、新视野、新技能的艺术与传媒领域社会栋梁和专业精英。
依托同济“双一流高校”建设,依托 “精品文科”发展定位,积极利用“部校共建”资源,提出“13335”学科发展战略:传播系以新闻传播学为核心,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以全媒体为特色,整合全系专业学科,确立主流、前沿、交叉三条主线,聚焦媒介文化、城乡传播、智能传播三大研究方向,拓展业界共建、国际合作、社会服务三个平台,以评估为抓手、以团队为支撑、以成果为导向、以部校共建为契机、以全媒体研究院为载体,力求融合突破、创新发展。
音乐与表演系以专业培养为主导,服务全校通识教育与文化建设,形成“专业教育、美育教育、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特色,努力服务双一流大学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筑人才高地,推进学科建设,学院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等。
一、招聘学科及研究方向
01
新闻传播:
新闻传播史方向、新闻实务方向、广告学方向、数字媒体传播方向、新媒体方向等
02
戏剧影视:
影视方向、动画方向、表演方向等
03
音乐表演:
作曲、理论、钢琴、声乐、管弦乐、艺术指导方向等
04
艺术设计:
数字媒体设计方向、数字媒体艺术方向等二、招聘岗位
01
特聘教授
岗位要求:
●一般具有博士学位,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年龄不超过54 周岁(按2021年1月1日算,下同),取得突出学术贡献者,可适当放宽年龄要求;
●具有扎实学识,胜任核心课程讲授任务;学术造诣高深,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具有发展潜力,对本学科建设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具有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精神和相应的组织、管理、领导能力,善于培养青年人才,注重学术梯队建设,能带领一支创新团队协同攻关;
●国内应聘者一般应担任一流大学或科研机构教授或相应职务,国外应聘者应担任海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副教授或相应职务;
●聘期内全职在岗工作且与同济大学签订聘用合同;
●取得如下代表性教学或科研成果之一(但不限于):国家级教学类获奖,国家级科研类获奖,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等。(具体参照同济大学特聘教授要求)
02
长聘教授
岗位要求:
●具有博士学位,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年龄不超过50周岁;
●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5年以上;
●在其研究领域前沿取得国际同行认可的学术成就,具有相当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教学和研究生培养方面表现优秀并取得良好的成果,在所在院系的学科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达到世界一流大学(学科)终身教授的水平;
●达到学校长聘教授评聘要求。
03
预聘副教授
岗位要求:
●具有博士学位,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年龄不超过45周岁;
●申请者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在培养研究生方面能胜任导师角色,在研究方面已取得具有相当原创性和重要性的研究成果,在领域内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达到世界一流大学(学科)终身副教授水平;
●达到学校预聘副教授评聘要求。
04
预聘助理教授
岗位要求:
●具有博士学位;
●年龄不超过35周岁;
●申请者应具有良好的学术能力,较强的创新活力和学术发展潜力,具有一定的学术成果;
●达到学校预聘助理教授评聘要求。
注:以上各项岗位要求的博士学位,指初评组评审前须取得博士学位证书,或出具博士论文答辩已通过证明。
三、相关待遇
根据引进人才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相关规定为引进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具体面议。
四、应聘程序
01
申报者请提交材料至邮箱:
am_hr@tongji.edu.cn
材料包括:
●详细个人简历(自大学开始至申请时止,不间断的学习、工作简历,发表的论文、著作,负责的科研项目证明,获奖及领衔的课程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清单);
●学历、学位证书及现任职证明;
●5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着重介绍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受聘后的工作思路及设想;
注:请在简历中注明应聘岗位、学科方向及本人研究方向,并提供至少一门本人可授课课程名称。
02
注册和填报信息
学校招聘系统开放后,在同济大学人才招聘网zp.tongji.edu.cn进行注册和信息填报。
03
按照同济大学招聘程序和要求进行聘用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老师、丁老师
联系电话:65984351/69584745
联系邮箱:am_hr@tongji.edu.cn
编辑丨胡天琦
责编丨傅逸珺 |
|